跳到主要內容

運動傷害專區 / 腳踝扭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腳踝扭傷

運動傷害在現代生活中愈來愈常見,主要原因有二大類: 缺乏規律的運動,若遇偶而打球、爬山較久走路較遠,甚至長期坐臥的不良姿勢,都會使原本鬆弛軟弱的肌腱,無法承受疲勞及壓力而導致發炎痠痛的現象。肌腱強度雖然正常,但因運動前熱身不足,肌肉協調失序,或因肌腱彈性不足關節強力扭挫,均可造成肌腱與韌帶之傷害。
拉傷及扭傷的定義
  拉傷是因為肌肉受到過度伸展,或突然扭曲而造成。而扭傷則是關節附近的韌帶及組織,突然受到扭曲或拉扯所造成。常見的是踝、膝、腕、手肘及肩關節。通常拉傷後受傷處會感覺刺痛、疼痛會向外延伸,肌肉可能會僵硬或痙攣,最明顯的狀況是受傷處會腫脹。而扭傷的症狀是關節附近疼痛、移動時疼痛加劇,關節附近有瘀血且腫脹。

【簡易處理方式】

急性期(2448小時)遵守PRICE原則:

Protection (保護)保護,確認四周環境的安性,並對損傷情況做初步判斷與處置( 確認是否有脫臼或骨折),避免意外的第二次傷害,若是方便移動,可以移到陰涼處。使用彈性繃帶或醫療用膠帶來固定患部,避免進一步傷害。

Rest (休息)避免從事任何會導致患部疼痛或症狀加劇的活動(如:走路、上下樓梯…等下肢承重的活動)。可使用柺杖來輔助行走使受傷組織得到適當休息。

Ice (冰敷)一開始可以讓血管收縮使出血減少、代謝率降低,也就不會那麼腫了;同時,根據門閥理論,冷的感覺可以抑制痛的感覺及控制炎症的效果,也可以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
冰敷的方法與注意事項

  • 特殊疾病不冰敷
  • 防止凍傷(加水、濕布、膠膜)
  • 避開表淺神經(尺神經、腓神經)

     冰敷方法

  • 每次15-20分鐘、休息10-15分鐘;每天可冰3-5回

Compression(加壓)利用冰敷袋壓迫在出血點,可以減少出血量,達到止血的效果使用肌內效貼布(kinesio tape)來加壓消腫,壓迫使傷害區域的腫脹減小。也可以彈性繃帶包紮於受傷部位。

Elevation (抬高患肢):受傷後前48小時應將患肢抬高,以減少腫脹和疼痛。再加上腳踝的上下活動(幫浦運動),效果更佳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