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運動傷害專區 / 運動傷害預防方法

 運動傷害的預防

一、  運動傷害的預防

運動傷害的預防,並不是不參與運動即可完全避免。事實上,就運動的優點來說,非競技性運動的運動傷害是微乎極微的。不過,運動會造成某些意外傷害,是大家都已清楚瞭解的,因此,預防是比治療來得積極有效。運動的目的在求得身心健康,為能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,運動前須要有萬全的準備以防止運動傷害的發生。運動傷害的預防方法有:(一)     學員本身:

1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。包活規則且適量的飲食、規律的生活起居、定期與適當的 休息、充分的睡眠、以及儘量避免使用藥物。

2、有計劃的體能訓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、遵守運動規則。

4、了解運動的目標,有意志、有自信及高度的競爭心。

(二)     訓練方面:

1、提供充分的必要營養素。攝取充分的蛋白質、鈣質、醣類….等和運動有關的營養素,以及攝取充足的水份。

2、避免不當的重量訓練。

3、積極加強肌肉力量。特別是加強肌力較弱之身體肌肉,且積極改善身體肌力大小不成比率之部分。

4、適當的身體活動。依運動員的身體狀況,給予適當的活動量。

5、充分的熱身運動及整理運動。

 (三)教學方面:

1、教師在設計體育課程時,對於教材、教具、器材及設備的選擇不當,或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,對於學童的身體狀況沒有充分的瞭解所造成。例如:運動的時間過長等,都可能使學生受傷。

2、不守秩序、規則。為了爭球而互相推扯,而造成傷害。

3、補助或熱身運動不足。教師在上體育課時,沒有安排足夠的熱身運動,或者學生不在意熱身運動的效能,而沒有確實執行。

4、教師進行體育教學時,對於運動技巧的教導錯誤,致使學生實施時產生傷害。例如投擲壘球時的姿熱不對,造成關節內側的傷害。

5、教師過分要求學生或學生過於勉強自己。           

6、教師在上體育課時因避免完全一致的身體活動量,應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情形,容許適當的活動量差異或活動項目。

7、疲勞、不小心的互撞或其他危險動作。

(四)場地器材與設備因素:

1、器材不夠完備,保養維護不當。器材設備沒有充分保養或檢查,可能使學生在操作時產生意外傷害。

2、場地不良,運動場地地面不平、濕滑,或有廢棄物品、石頭、金屬、玻璃碎片等都應清除,以免妨礙活動,造成意外傷害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、光線不夠充足,使視線不佳。

        二、運動傷害的處理:

有關運動傷害的處理,是學習運動傷害知識的最重要部份。由於運動傷害的類別極多,不能以同一種處理方式來治療,因此將分成急性運動傷害的緊急處理與慢性運動傷害的緊急處理。

(一)急性運動傷害的緊急處理:

肌肉與韌帶等軟組織的在急性受傷後,會因血管之功能及細胞內之化學反應功能減少,而導致出血、發炎、紅腫、疼痛等現象。因此,柔軟組織受傷後,應立即接受適當的治療,以免傷害的情形惡化。對於較嚴重的急性運動傷害,馬上送醫處理。

一般而言,在急性運動傷害發生後的24至72小時內,皆應進行PRICE的處置,持續的時間長短須視傷害的情況而定,通常冰敷的時間則為15-20分鐘,休息10-15分鐘後,再進行冰敷,如此重覆冰敷3-5次。

 (二)有關慢性運動傷害的處理:

是依評估---治療---復健三原則來進行。評估慢性運動傷害的症狀與特微,然後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,進而進行肌肉與韌帶的復健工作,使受傷部位的傷害不會再發生,此即慢性運動傷害處理三原則的最佳精神。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