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腸胃炎
Q1.什麼是急性腸胃炎?
A1.感染了病原體產生腸胃相關症狀,根據感染來源可分為病毒型及細菌型。病毒型常見如輪狀病毒,諾羅病毒及腺病毒,俗稱為腸胃型感冒;細菌型常見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曲狀桿菌、志賀氏菌等。
Q2.會有什麼症狀呢?
A2.病毒型主要症狀是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發燒、食慾降低、倦怠,有時候也會出現上呼吸道症狀;細菌型主要症狀以水瀉、腹痛、嘔吐為主,嚴重時會發燒、解黏液便或血絲便。
Q3.會傳染嗎?
A3.急性腸胃炎主要傳染途徑是透過吃到受污染的食物、手上沾有病原體後進食,或使用帶有病原體的食器,傳染力強。
Q4.治療方式?
A4.急性腸胃炎依症狀給予相關藥物,如果為嚴重的細菌感染則會給予抗生素,除了服藥以外,還有以下幾點須注意:
1.急性期間需禁食1~2天,使腸胃得到足夠的休息,待症狀較緩解,可以開始吃一些清淡、低纖維食物,例如:米湯、稀飯等。避免乳製品、高纖維、脂肪性或刺激性食物,漸進式回復正常飲食。
2.切勿隨便吃成藥或止瀉藥,避免延長痊癒時間。
3.多補充水分或口服電解質水以避免脫水。
4.如果出現不停嘔吐或腹瀉,嘴唇乾燥、眼眶下陷、皮膚乾燥等可能為脫水情形,或大便出現血絲、黏液可能為較嚴重感染,應立即就醫。
Q5.平日預防方式?
A5.由於急性腸胃炎為接觸傳染,注重相關衛生工作為首要任務,可以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預防:
1.加強個人衛生習慣,勤洗手,尤其是在用餐前,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。
2.烹飪時注意保持環境衛生,食材保存妥當,烹煮前清洗乾淨,生、熟食以不同砧板,肉類、雞蛋應充分加熱。